6月24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福海县,塔城地区的额敏县和托里县,四座牧区水库建设工程同时开工奠基,以此为标志,自治区“富民兴牧”系列水利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参加了华电紫金也拉曼水库开工奠基仪式,并宣布水库开工。(2010年6月24日天山网)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正因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近年来,新疆水利系统抓前期工作得力,重点工作明确,在水利综合治理方面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水资源配置工程和节水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新疆生态脆弱,呈现结构性缺水状况,水始终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所以,今年6月9日,张春贤在自治区水利厅调研时指出,当前,新疆水利事业正处在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水利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程、先导性工程、核心性工程。水利兴则农业兴、民心稳,水利兴则新疆兴。他强调,牧区水库的建设,要统筹安排、综合考虑、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开工建设进度。在水库建设的同时,统筹对牧民定居点进行高水平、高起点规划设计,真正走出一条牧民致富、生态良好的发展新路。
而提出由区内大企业和进驻新疆的企业及其他企业冠名无偿援建的思路,部署实施富民兴牧水利工程,则更是一招互惠互利的“好棋”。因为水利是保障一方百姓生产、生活之根本,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公益性事业。水利效益不单单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一个行业的效益,是既有微观又有宏观,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此次“富民兴牧”水利工程实行企业冠名无偿援建的创新方式,既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治水兴水的合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兴办现代水利的新思维、新理念,给我们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为今后破解发展难题提供新的思路。
这正像自治区副主席钱智在致辞中所说的,今天,四座水库同时开工奠基,这在新疆水库建设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自治区“富民兴牧”系列水利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序幕。实施“富民兴牧”水利工程是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快推进牧区跨越发展,加强牧民民生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确保到2020年自治区全面完成10万游牧民定居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新疆立足水利“富民兴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人感动,令人感慨,更引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