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雷军离开三年后,可能又要重返业绩欠佳的金山公司,重掌帅印。
类似的企业家杀出“回马枪”现象过去也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一些本已退休的企业家,看到企业有难,也不顾年迈,重新披挂上阵。
在企业这个舞台,作为导演或者演员的企业家,你方唱罢我登场本也平常。但是,已经功成身退的企业家杀出“回马枪”,走了又来、退了又上,还是颇能引起舆论关注。
对于这些杀出“回马枪”的企业家,笔者首先要佩服他们勇气可嘉。功成身退历来是中国人的处世明理,好不容易落得完美谢幕,再次出山怎么看都有点画蛇添足。道理很简单,成功了,对于头上的光环并不增光多少。而一旦失败,则很可能前功尽弃,毁掉一世英名。
所以,明智的人特别是明智的中国人,历来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都明白要学习张良,而不可效仿韩信。因此,对于并非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企业家们,在企业危难之时,还能有重出江湖,以图力挽狂澜的勇气的确让人钦佩。
他们的勇气何来?对企业的执着和对自己的自信。这类企业家绝大多数是企业的奠基人,是他们一手把企业拉扯大,因此企业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的孩子。孩子有难,对老子来说,你不让他挺身而出都不可能。而且,这类曾经成功的企业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超级自信,毕竟他们成功过,因此当企业遇到逆境,他们就特别容易产生亲自上阵的冲动。正是上述两条,让他们有了杀出“回马枪”的勇气。
勇气固然可嘉,但是笔者认为,老将杀出“回马枪”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未必全是好事。
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再强悍的老子也管不了儿子一辈子。企业也一样,如果一遇到问题,就逼出老帅,虽然可能有“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的效果,但从长远看,这样的企业是有风险的。因为老将纵使再强大,总有老到拿不动枪的时候。如果一看到“儿子”干不好,“老子”就要亲自披挂上阵,“儿子”就很难真正长大。而当你老到杀不动“回马枪”的时候,又怎么办呢?
所以,企业要想长治久安,要富及三代甚至五代,最终还是要靠建立人才辈出的制度,建立以制度、以团队管理企业的机制。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能够自己把企业经营好,更要找到能够继承自己衣钵,把企业经营好,甚至比自己经营的更好的后来人。
当然,如果企业家热衷“回马枪”还出于个人恋栈,有意布下离了我别人别想玩转、玩好的局,那就不再是企业家对企业的感情问题,而是私心问题。特别是对于家族企业以外的企业,更是要警惕这样的私心。
要法治不能人治,不仅仅对于政府和社会适用,对于企业同样应该是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