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

李宁:“我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1:03:57    浏览次数:5155    评论:0
因为,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看见了李宁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腾空点火的身影。

    2008年8月8日那天,李宁特意把自己的白发染黑了。

    “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痛苦超过任何一个人。”1988年汉城奥运会败北之后,李宁坐在奥运村外面的草坪上说:“以后就退役了,我的运动生命就终止了,我就永远无法弥补这个损失了。”

    “没想到20年后,李宁居然回来弥补了这一切,而且是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他的老朋友鲁光说。此时,李宁已经45岁,离他上次获得奥运会冠军已经24年。只不过,在这一届的奥运会赛场,除了点火,李宁还经受了另一个考验。

    在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竞争中,李宁的对手是强大的阿迪达斯。为了打赢这一仗,李宁的核心竞标团队分三批去了雅典。“标书制作得非常精美,”李宁公司总经理张志勇说,“李宁亲自抬了箱子去的。”

    一直到出发前30分钟,李宁公司的标书上都是空的。“我们到最后一刻才填写了数字”。但结局却是阿迪达斯凭借着雄厚的财力优势胜出。面对这个结果,团队中许多人难掩悲伤与遗憾,当场落下泪来。

    但是这次挫败并不意味着李宁的奥运战略走进了死局,事实上他们在后来使出的一系列组合拳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其实早在2006年,李宁便与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签约,为所有主持人、记者量身打造专业服装。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李宁品牌的logo也再一次通过央视奥运频道的转播出现在亿万电视屏幕中。这是一个精彩的擦边球,足以视为奥运经济中最为经典的案例之一。

    这一两年,热爱国画的李宁迷上了颜真卿,他花了大量的时间来临摹《多宝塔碑》。“他写得笔实墨沉,点划控制力很强,看得出来是下过一番工夫的。”书法家刘正成说。

    而在国际市场的推广策略上,“李宁愈发显得稳健、成熟。”《财富》杂志这样评价。在产品研发上,“李宁对中国元素的巧妙运用同样显得精准而又老辣。”李宁不断在篮球广告中打出中国功夫的符号,而且在轻质跑鞋广告中使用水墨色调。

    正是这一年,李宁去了耐克的发祥地以及总部波特兰市。2008年1月,李宁公司在那里建立了中国运动品牌的第一个全球设计中心。此后的20个月,大约20位服务过国际知名品牌的资深设计师、工程师等,在波特兰市一个小楼里,完成了许多惊人设计。当地报纸惊呼——“李宁已经把红旗插到了耐克的后院”。

    “要成为全球前5名,到2018年,我们有20%的份额必须来自全球。”越来越隐身的李宁,制定了更高更远的“目标”。“点火的时候那么高,你害怕吗?”一次,有人这样问李宁。“没有啊。”他回答,“人站得太高的时候,始终要抬头挺胸,根本没有时间害怕。”

    B=《外滩画报》

    L=李宁

    “只有真正挨过饿的人,才知道挨饿的可怕”

    B:最近你们公司,是不是刚刚投入了新能源项目?

    L:是啊,我们已经启动了一个这样的项目。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94DB01E017769297186BF.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