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Tec是大分子药物领域为数不多的既具备研发生产能力又有测试监测能力的公司。李革曾对媒体表示,合并后药明康德有能力帮助客户缩短新药进入市场的时间,增加新药开发的成功率。
但人算不如天算,前途美好的收购案完成不久,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也就两三个星期吧,美国的客户就都没有了。”李革向《商务周刊》慨叹,“到了2008年年底,我们停掉了大分子药物研发业务,结果造成巨大亏损。”
而这个时候,困扰全球医药行业的新药开发成本问题进一步加剧。美国药物研究与制造商协会2009年度数据显示,当前新药开发成本已增至13.18亿美元,开发周期长达10—15年,产业链整合已成当务之急。
中国是“众多客户认可的药物开发新前沿地带”,查尔斯河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amesC.Foster在2007年即开始布局中国,但建在上海的临床前服务实验室业务进展缓慢。“显然,查尔斯河也很着急,他们希望通过收购中国本土的企业,可以尽快打破这一障碍。”生物谷集团(BioonGroup)董事长张发宝称。
进行产业链自我拓展受挫的药明康德此时也在考虑实现理想的新路径。既然收购不行,那何不被收购呢?进入2009年,李革加速了与查尔斯河的接触。
“主要是考虑到双方业务结构互补。”李革说,“研究与开发并到一起上下游结合,能迅速提前实现一体化服务的时间表。”
JamesC.Foster对药明康德的业务理解也很深刻和到位,他曾表示,“CRO这个行业中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加快产品的市场化进程”,这让李革颇有知音之感,连连称其为“非常有远见的企业家”。李革表示,共同的价值观让收购谈判事宜比较顺利,“从管理层到股东都非常支持”。
此次收购造就了全球第一家能提供完整前临床阶段服务的CRO企业,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全球位居前10的CRO公司KendleInternational在华合资公司北京凯维斯医药咨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谢燕彬告诉《商务周刊》,“此后查尔斯河将自己的主要实力都集中在了实验室(非临床)部分,产业链的前段有了15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它就是最大的了。”凯维斯是以提供临床服务为主业的CRO企业,2006年5月以2.15亿美元购得查尔斯河的二至四期临床服务业务。
按照收购协议,药明康德被收购后作为查尔斯河的子公司独立存在。“被收购后,药明康德加强了一体化服务能力,这能给我们的员工、客户、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我最关心的。过去将近10年,药明康德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专注于用能力和规模完善一体化服务。”李革说,一体化服务能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新药开发时间,而这正是李革放弃内生性增长方式而选择被收购的“原动力”。
被腰斩的现实可能性?在国内CRO领域,药明康德并不是第一个被吃掉的“螃蟹”。去年12月,全球CRO领域排名前三的PPD公司为增强在华布局,斥资7700万美元收购了国内CRO企业保诺科技,不久又收购了国内规模数一数二的临床研究服务类CRO企业依格斯医疗科技公司,后者正是凯维斯公司的劲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