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弃资本管制,我简单算了一笔帐。当时(2007年)的人民币存款总额大概17万亿左右,相当于2.3万亿美元。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是不会仅仅持有本币资产的。如果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人们会把一部分资产兑换成美元、英镑或者日元的资产。如果把20%的人民币资产换成外币资产,那就是40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的FDI存量是巨大的。外国人的钱总是要走的,即便本金不走,利润也是要走的。假设中国FDI存量是5000亿美元,外企的利润率是20%(世界银行认为跨国公司利润率是22%),年流出量为1000亿美元。如果我们认为世界银行高估了跨国公司的利润率,假设利润率只有10%,那也有500亿美元。中国的短期外债是1690亿美元左右。所有这些项目加起来应该不少于6000亿美元。如果在某一年,由于某种原因,中国经济出了问题,而此时中国已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或资本管制已经不复存在,你可以想象中国将会发生什么事情。6000亿美元的人民币换成外汇,资本的外流量就是极为巨大的。在短期内资金大量流出,人民币就会大幅贬值。如果人民币贬值,大家就会更急于把人民币资产换成外汇资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外汇储备再多也无济于事。因此,我们不得不防,因为中国这个国家太大,出了事没人能救我们。
我也并不认为,中国在资本项目上不可以有所作为。在贸易顺差无法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应先考虑如何用资本项目逆差或减少资本项目顺差来平衡经常项目顺差以减少双顺差、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外汇储备增长速度。
第一,减少由于价格扭曲导致的外资流入。具体措施包括: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国企业在国内筹集资金,加强资本管制防止投机资本流入及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资产对外国购买者来说尽可能昂贵一些,等等。
第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逐步增加海外直接投资。这方面中国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先例。当然,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又会陷入新的陷阱,成为东道国的“人质”。
第三,从走出去的顺序来说,金融企业的对外证券投资的位置应该放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之后。对于国内金融企业来说,培养人才是第一位的事情。
第四,由于海外直接投资和金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能形成规模,用资本项目逆差来平衡贸易顺差的做法短期内仍难奏效。换言之,中国必须接受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