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全国人大财经委就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进行了密集调研。调研结论之一是建议减轻竞争性行业企业税负,腾出空间给员工增加工资。
职工不但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
中国人勤劳、辛苦,也很聪明能干,但中国人创造的财富与获取的利益却极不相称,中国的企业是如此,中国企业的职工更是如此。
现在最不愿意提高工资的恐怕就是我们众多的企业家们,但是,低工资就能够让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吗?低工资就能够让企业有竞争力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如果低工资真有那么大的作用,那中国的企业应该早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了,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企业要不断发展,靠的就是市场需求,市场需求越大,企业就越能得到发展,而市场需求靠的是人们的购买力,购买力越强,市场需求越大,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企业如果提高职工的工资,确实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是,企业家们更应该明白的是,每一个职工其实都有双重身份:生产者和消费者。正是职工的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低工资并不利于企业企业的长远发展。
低工资使得消费能力低下
在不考虑劳动效率等因素的情况下,给予职工的资本越低,产品的成本确实会越低,但是由于职工的收入低,所以他们无力进行消费,产品要销售出去,价格只能更为低廉,而这时企业通过压低职工收入而创造的利润也下降,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只有进一步降低职工的工资,而这造成职工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产品的销售价格也只能随之降低,否则就销售不出去,企业为了再降低成本,只能继续降低职工工资,如此恶性循环,直到产品价格即便降得再低,职工也无力购买,这时企业的市场完全失去,企业的生命也到了尽头。
过低的收入,使得人们根本没有能力扩大消费,因而内需难以得到提升,而内需的不足使得企业只能更多依赖出口。很多中国企业为了挤出口这一“独木桥”,总是相互压低价格,很多产品的出口价格甚至远低于国内的售价,过低的价格,不仅使得企业利润微薄,而且也给了外国实行反倾销的口实。现在,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反补贴、特保调查等贸易壁垒,使我们的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巨大的出口竞争压力和不断恶化的贸易环境又使我们的出口价格更加低廉,赚取的利润更加微薄,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自主创新拒绝低工资
如果企业提高职工工资,产品的成本确实会上升,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同时也大大增加,只要给予职工的工资不是高得离谱,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但有市场也会有利润,即便利润率不是很高,但由于市场的扩大,企业也会得到不断的发展。而且由于提高工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企业则会想方设法通过改善管理、开发新技术等方式提升企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这远比通过降低职工工资有竞争力得多。更为重要的是,高工资使得企业通过改善管理、开发新技术等方式提升企业效率成为可能。
现在我们正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企业的长远发展也离不开自主创新。但自主创新靠什么?当然主要是靠大量优秀的人才,可是,过低的收入使得我们的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现在,有一定能力的人才大都希望出国或进入跨国公司工作,这也怪不了他们,现在各种开支都在大幅度增长,就是收入难以增长(公务员和垄断行业职员除外),虽然他们给予中国职员的工资与他们自己相比仍是天壤之别,但却比一般中国企业能够提供的还是要多得多。尽管我们现在的工资水平是那么低下,但不少官员、学者以及企业家们还在大力反对提高工资,他们似乎并没有考虑低工资也会让我们失去最需要的人才。而那些留在国内企业的人才,拿着仅够养家糊口的工资,怎么会有心情和意愿改善管理和开发新技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