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扩散,人们最近关注的焦点已从希腊转向了更多的欧盟国家,继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债券“被”降级之后,西班牙的国债也于上周被美国惠誉公司下调了信用等级,这使得本就是焦头烂额的欧元区再遭受重创。不过,与以往每遇类似情况人们总是先关注救助不同,这一次世人把怨气撒到了美国人身上:上述欧洲国家国债的降级都是美国公司宣布的,欧洲国家的债券等级凭什么要由美国人说了算?
一般来说,债券评级的权威性取决于评级方法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评级的方法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两大类,一类是运用数学模型(一般都是评级公司内部开发)测算债券的预期收益水平及相应的风险程度,这有点类似于上世纪70年代盛行于学术界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所不同的是,评级公司所用的模型具有相当的主观性,都是根据对条件的假设与函数关系的确定以及对变量的理解来测算的。据说,美国的穆迪和标准普尔两大评级公司就是用这种方法评级的。另一类是运用资产复制的方法,复制所要评级的债券,然后根据“复制品”的市场数据来测算,得出有关评级结论,美国的惠誉公司是资产复制法的忠实信徒。
尽管两种方法(实际上是两大学派)存在分歧,但现有理论体系无法证明究竟谁对谁错。不过,相比较而言,运用市场客观数据通过复制来判断某只债券等级的方法,就算不能百分百地预测债券未来的不确定性,毕竟也是当前市场上某些隐含变量的客观反映,因而至少在可接受程度上有着广泛的认可度。
然而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已披露的资料显示,三大评级公司都有彼此“关照”的记录。一方面,某家评级公司给出某只债券的评级后,其他公司往往不愿发表不同意见,以便日后自身遇到类似情况时别人也能默契一下;另一方面,为了自己的收入,或者更确切地说不愿意得罪客户,明知别人给出的高级别评级是错的也不愿纠正。
这些不惜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做法早为市场所诟病,但问题是:怎么就没人来推翻三巨头的权威性呢?
三巨头之所以能成为今日的权威,关键在于他们开发和运用正确方法的能力,三巨头在开创声誉的初期,所使用的也大多是这些基本能够准确反映债券特性的方法,所公开的也基本上是这些方法的结论,因此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即便在今天,虽然三巨头的声誉已越来越被质疑,我们仍不能证明三巨头已不再使用那些给他们带来声望和利益的方法,而只顾欺骗市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