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不同品种收益差别大
根据建行福州金龙支行理财师朱少雄的测算,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约4%。如“建信财富五号一期双利恒升A+H”从08年3月5日开始截止到6月5日其年化收益为3.95%。
另外,人民币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受今年下挫行情的影响收益率平均是-15%;新股申购类的产品收益也比前段时间略低;建行基金类理财产品共有二期,一期是07年3月份成立至08年1月终止,收益是32.55%二期现在单位净值是1.0158元,目前还是正收益。
今年3、4月份的时候,连续出现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零收益事件,银行QDII很多也跌破净值。
相关阅读:看上去很美?找到你需要的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下一个投资热点?
持续两年的大牛市终于显出了颓势,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及从紧货币政策的双重挤压,2008年的股市一路振荡下行。股民、基民犹如坐上了过山车,在一次次心惊肉跳的大跌中被动接受着“风险教育”。未来的市场走向如何难以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赚钱容易的时候过去了。两年来单边上涨的股市带来的高收益、低风险投资机会正渐行渐远。
经济还在增长,通胀仍在继续,现在还远没有走到“现金为王”的时候,单纯的储蓄难免使资产缩水,而银行系理财产品或许将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自从第一天上市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一直广受百姓投资者青睐,其稳定性高,收益率高,成为了当今理财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股市振荡,股市光环掩盖下的银行理财产品再度迎来发展良机:
1、股市风险加大,振荡行情中普通投资者难以把握市场波动获利。随着股市看淡、基金预期收益调低,银行理财产品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特性越来越具竞争力。
2、国内金融业尚处在发展阶段,个人投资者可选择的直接投资渠道狭窄。而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将专家理财与多投资渠道相结合,境外市场、股票、期货、艺术品、房地产、外汇……绝大多数市场银行都能涉足。
3、银行在渠道和品牌上更具优势。基金的主要销售渠道主要为各大银行,对于自家的理财产品,银行还是会格外重视,从紧的货币政策也逼着银行加大理财产品的推出力度。
找到你需要的银行理财产品
社科院金融所年初发布的《2008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显示:2007年产品的发行数量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2007年人民币产品发行1302只,外币产品发行1760只。产品越来越多,设计也日趋复杂,而收益率也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如何挑选适合自身条件的银行理财产品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我们不是市场预言家,无法事先判断出今年收益最好的那款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各有特点及定位,通常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在选择上也不应单纯以收益率为导向。在这里,我们对银行热门的理财产品进行大体的分类和评价,在了解产品的基础上,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自己需要的银行理财产品。
打新股理财产品:
风险:两星 收益:四星
结构性理财产品:
风险:两星 收益:三星
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风险:一星 收益:两星
股票类理财产品:
风险:四星 收益:四星
寻找值得托付的银行
确定了适合自己的产品类型,新的问题又摆在投资者的面前:类似的理财产品往往几家银行都有发行,是不是随便找一家熟悉的银行买就行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于各银行背景上的差别,在发行理财产品上往往有各自的优势和侧重,另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各银行在产品设计能力、产品销售管理上也有差别。一些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时虽然迎合了市场卖点,但其实际投资价值可能并不高。
盘点市面上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同银行也各有所长。
打新股产品:中资银行特有,创新产品可重点关注
由于体制限制,只有中资银行推出打新股产品。中信、招商、深发展等,相继对产品进行改良,或将活期储蓄的概念嵌入打新产品中,或将信托融资贷款与打新捆绑,并在资金闲置时投入票据、国债市场。例如招商银行2008年第一只新股申购理财计划就是将新股申购和可转债联合起来。打新股产品更重要的创新在于产品期限的灵活设置。在加息预期和市场振荡的大背景下,银行相继推出了打新股的短期产品。其中做到极致的是将活期储蓄与打新股相结合,只要投资者与银行签订协议,在每次新股申购前,银行会自动划走投资者账号内资金,中签后将本金、收益自动划到投资者账号。
债券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和流动性各有所长
目前,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和兴业银行等发行的债券类理财产品值得关注。兴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债券类为主,2007年第50期"季季丰"、第42期"年年升"等产品年收益率在4.5%~5.5%,在同类产品中优势明显。除了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发行的债券类理财产品也值得关注,其收益率直追兴业。招商银行发行的债券类理财产品虽然比前两家的收益略低,一般在3%~5%之间,但其流动性更高,多数为1个月和3个月的产品。
结构性理财产品:看重银行投研能力,外资行有优势
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标的十分丰富,币种涵盖美元与人民币,投资期限大多在1年以上,最长的为6年。结构性理财产品是体现一家银行的产品设计能力的标志,外资银行优势明显。汇丰银行发行的产品均为结构性产品,东亚银行近90%的产品也为结构性产品。中资银行中光大、招商等创新能力较强的银行也有着不俗表现。
信托类理财产品:中资银行专有,建行产品丰富
与“打新股”产品类似,发行信托类理财产品的均为中资银行。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通常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打包委托给信托公司,贷款给公司或项目。此类产品风险较小,因为银行会选择信誉好、风险小的公司或者项目发放贷款,并往往引入担保。由于2008年银行信贷从紧,企业贷款越来艰难,因此,银行通过发行信托类理财产品换取流动性的意愿很可能加强。此类理财产品会迎来一个投资热点。
目前,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大约在4.5%~6%,比同期存款利率高很多。由于原材料、基建等项目等需要大量资金,建设银行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较多,其产品年收益率在3.5%~4.7%之间。
QDII理财产品:外资银行优势明显
2007年中资银行的“打新股”产品备受瞩目,而外资银行在QDII产品上优势明显。2007年,外资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数占到全部QDII产品数的74.3%。外资银行这类产品之所以吸引国内投资者,原因在于产品设计灵活,亮点多。而很多中资银行在产品设计和风险控制上仍需提升。>>>详细(钱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