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你是中产者吗? 看看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准
>>> 中产家庭改善住房环境:买房与租房两方案大PK
一不小心就“被底层”?
您认为底层公众是否有扩大的趋势?92.8%的受访者认为“有”,6.34%认为“说不清楚”;另外,有33.53%的受访者认为底层公众向上流动“有机会,但是不多”。
在调查采访中,有很多人表示,过去认为“底层”包括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的一部分工人、农民、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等。而如今,很多未就业的大学生、知识青年、城市被拆迁户等等也被人们看做底层中的一员。可见底层公众的规模扩大了。
另外,由于高房价、就业难、收入差距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原有底层群体向上流动越来越难,甚至还有不少中产阶层一不留神沦落为新底层,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底层公众扩大的认识。
就目前情况来看,您觉得底层公众向上流动的机会多吗?65.90%的受访者选择“几乎没有机会”,33.53%选择“ 有机会,但是不多”,0.58%选择“说不清楚”。
而针对造成“底层公众不能向上流动”的原因,25.23%的受访者选择“收入分配不公”,23.22%选择“资源与机会分配的不平等”,只有5.3% 选择“个人因素为主,比如不努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等”。
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都把底层公众扩大的原因归结为外因。但也有学者指出,不少人对于底层公众的前途悲观,是因为改革开放早期机会太多,许多人能迅速脱颖而出。现在虽然机会少了,但相比其他国家而言,当前中国没有所谓的贵族,阶层更没有固化,仍有很多机会。
10年来社会底层收入增长相对滞缓———谁阻碍了底层的幸福
有网友曾在某论坛上说:“作为一个城市低收入者,我迫切希望能够涨工资。现在不管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什么都在涨价,偏偏我们的工资就是不涨。而有关部门发布统计结果却说:工资的涨幅超过物价涨幅。谁的工资在涨?我不知道,反正我的没涨。”有专家表示,正是收入分配的失衡与流动机会的减少,导致了社会底层的扩大。不过,这种社会底层扩大的现象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资源与机会分配不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其中,处于社会底层的主要包括那些生活处于贫困状态的城乡居民 、农民工,以及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而在过去10年中,我国社会底层的规模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
从社会底层三大群体规模变化来看:外出进城农民工由2000年的1亿人左右上升到现在的1.3亿人左右;城乡贫困人口按2009年国家新的标准也不降反升,已超过4000万人;再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规模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由2001年的4.8%,扩大到2006年的5.9%。
专家分析,造成社会底层扩大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近些年来,在各种资源与机会的配置中,社会底层处于劣势甚至出局的地位。其中,最易被观察到的就是收入分配的失衡与流动机会的减少,导致社会底层的扩大。
资源与机会分配的不平等,不仅导致社会底层在扩大,而且由于在资源与机会的配置中,社会底层处于财富、教育、权力等多种资源配置劣势位置的重合,使得社会底层面临着重重困境,其突出表现是:过去的10年是中国教育、医疗、住房成本快速上涨的10年,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原本由政府提供的民生保障,不同程度地推向市场来解决,并且这些公共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路上涨,然而,同期社会底层收入增长却相对滞缓。
已引起政府部门重视
不可否认,如今劳动领域用工不规范,劳动者权利得不到保护,工资低下并拖欠工资,不给工人缴纳社会险等现象并不少见。另外,从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富豪最集中的行业是房地产业。而2000年以来中国社会底层的扩大中,征地拆迁是个重要的原因。一些房地产商与部分地方政府官员相勾结,暴力拆迁,低价拿地,严重侵占被征地者利益,引起民众不满情绪和强烈的不公平感。
不过,2000年以来社会底层扩大的现象也引起政府的关注,并围绕着再就业,保护农民工权益,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贫困人口标准,为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提供贷款、加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等问题,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也于7月20日发文表示,随着经济回升向好,就业水平稳定提高,刺激政策继续完善,消费市场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明显依赖投资的趋势仍未改变。只有在抑制居民消费意愿、能力的顽疾上实现“破题”,才能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