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20峰会上,银行税成为争论焦点之一。
本月初在韩国釜山举行的G20财长会上,美国提议在全球统一征收银行税,以便让金融机构补偿危机中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这一提议得到欧洲国家的支持,但引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一片反对之声。问题的实质是,我们需要统一的全球金融监管与税收体系,还是根据各国情况设立不同的金融安全保障底线?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答案,使全球分裂成两大不同的阵营,一派支持,一派反对。(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南都网)
欧洲三大经济体英国、法国、德国联合宣布支持开征银行税。6月22日,英国出台紧急预算案,其中纳入征收银行税条款。同一天,德国宣布,联邦政府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敲定银行税细节问题。而法国表示,今年秋季,议会将讨论银行税的相关法案,并将征收银行税列入2011年的政府预算案。次日,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联名致信G20其他成员国领导人,再度表明立场,强调欧盟国家将推动20国集团成员就征收银行税达成协议。
欧美纳税人对于造成金融危机的金融机构怒火中烧,比这更愤怒的事是,他们不得不看着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拯救金融机构,以避免经济探底。当实体经济数据略有好转,政府监管部门马上着手做三件事:平息纳税人的怒火,解决日后拯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平衡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征收银行税一举两得,教训银行以平息纳税人的怒火,同时将银行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
反对一方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中国、印度等国认为,美欧银行业的经营失误是造成本次金融危机的关键原因,在其他地区这种情况并不存在,没有道理笼统地以应对下一次危机为由,征收全球性银行税。欧美银行生病,全球银行吃药,打乱各国的退市步骤,太不公平。
是否支持银行税是衡量银行受冲击程度的准确的指标。支持征收银行税的都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经济体,除了美国之外,都支持平衡的财政预算,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反之,反对银行税的国家都以资源或者巨大的投资度过了危机,他们不仅没有受到打击,反而因为资源价格的上涨获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甚至因为资源价格上涨引发通胀担忧,先后加息。这些国家既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国内也没有纳税人对金融机构产生愤怒,目前最担心的是紧缩政策导致资源价格下降,引发连锁债务危机。
在全球市场,立场如何代表着利益如何,代表着目前阶段主导的救市理论的变化。目前在欧洲内部,对于平衡财政的渴求、对于出口的推动、对于金融危机的担心,汇聚成一股加强银行监管与紧缩财政的洪流。一直与美国站在同一立场的英国,由于政府更迭,选择与欧洲兄弟携手。当然,在具体问题上,欧美或欧洲经济体内并非铁板一块。在如何征收银行税方面,美国主张按银行的规模来征收银行税,欧盟则力陈要按银行的负债、资产、盈利及红利支付等因素来确定征收银行税的额度,甚至各国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态度亦各不相同。根据英国最新出台的预算案,政府预计每年征收20亿英镑银行税,金融业内人士大力反对,认为单方面对银行业征税将严重影响英国经济复苏,而且还会削弱英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而英国早将银行税纳入了预算,以填补英国此前的债务漏洞。(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南都网)
鉴于分歧太大,有媒体宣称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征收银行税的努力已经失败,“眼下只有3个国家支持这一想法”。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原则上接近达成一致,各国可自主选择是否对银行征税以弥补救市支出。这说明,不能奢望找到复苏经济的“万能药”,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峰会上所说,对金融危机应该正本清源,对症下药,要强调国际监管核心原则和标准的一致性,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金融市场的差异性,提高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