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增活力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上海金融系统的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自觉贯彻落实国务院19号文件精神,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目标,找准定位,争先进位,着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成为推进金融创新的先锋、加快金融中心建设的引擎。
金融系统各单位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倡导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在推进金融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率先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成功推出黄金期货、中期票据、并购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同时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研究拟定了建立信贷转让市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建立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市场等一批重要的金融创新方案。持续不断的体制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为上海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0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排名全球第一;上海证券交易所全年股票成交额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中排名第三,比2008年提升了4位,年末上海证券市场股票市值居全球第六。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各交易品种累计成交合约4.35亿张,同比增长210%,跃居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所第二位,仅次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同时跨入全球十大衍生品交易所行列,位列第十,其中,铜、锌、天然橡胶(资讯,行情)、燃料油(资讯,行情)、螺纹钢和线材等期货品种交易量均为全球第一,期铝排名全球第二。
今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金融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上海金融创新的劲头丝毫不减。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不断增强机遇意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落实有关方案;不断增强协作精神,加强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形成合力联动推进重点工作;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拓展深化金融创新的内涵,形成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的新的突破口。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稳步扩大,截至5月21日,上海地区结算金额达115亿元;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成功获批,外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试点率先展开,持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正式启动,全国11家获得试点资格的券商中,上海有5家。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稳步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小币种的挂牌交易方案基本形成;交银租赁、招银租赁在浦东机场保税区设立项目公司从事飞机、船舶等单机单船租赁的申请,已获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即将启动;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试点稳步开展;海外机构推出了基于新版SCFI的运价指数衍生品。其他如信托登记体系建设、上海OTC市场建设、贷款转让市场建设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上海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成绩取得,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辛勤努力。推出股指期货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标志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的清贫和寂寞。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在4年筹备中,很多人为了工作长期与家人分居两地,很多人为了上市筹备推迟了结婚、推迟了生子,很多人家人得了重病却无法在身边照看,有更多的人放弃休息节假时间,一心扑在岗位上,加班加点,甚至带病坚持工作。为的就是这一历史时刻:股指期货终于在今年4月8日成功启动,4月16日顺利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金所)上市。今天,股指期货市场已经安全、平稳运行了2个多月。
发挥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宗旨观念,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力度。金融系统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使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正确处理金融与经济、金融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实践党的宗旨、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推出一系列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服务于民生改善工程的具体措施,如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本市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实施办法》及其配套措施,健全市、区两级金融资源与产业项目的对接机制,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小企业网络联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完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
坚持在服务他人中发展自己。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如浦东新区金融增加值占新区生产总值的17.7%,占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1.3%,对新区
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2%。静安区金融业税收占比已超过25%,成为静安区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带动了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金融集聚区高品质办公、商业、交通、居住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极大改善了城市开发结构,有力地推动了城市高端化发展;金融专业服务推动了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有利于繁荣消费、扩大内需;金融稳健理性的文化,还推动了城市文化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