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唐代河北赞皇籍的地理学家李吉甫编纂的《元和郡县志》明确记录曹操 的西陵在邺县城西三十里处,与西门豹祠相距约莫15里。安阳发明的曹操墓,险些完全切合这个定位。切合曹操《遗令》和曹丕对父王安葬《哀册》的记录。
其三,墓中出土了八块刻有“魏武 王”字样的石牌。只管各界对这些石牌存在质疑,但是,此“魏武王”石牌,于东汉末年诸侯王大墓中出土,还能是别的的“魏武王”吗?要是不是曹操墓,在东汉末年,还能有哪位人物敢于收藏这么多曹操的遗物,并随葬于墓葬中?
伪学术的指责更缺德
在《曹操墓真伪:是学者造假还是无知者诽谤》一文中,梁勇认为:曹操墓的发掘,原来是一项严正的考古学 研究,居然惹下了浩繁指责,这真是现在学术信誉沦丧引发的悲剧。
考古学造假,干系到一个民族学术精神沦丧的问题。但是要是河南的考古事情者没有造假,那些无端指责的所谓学者,要是不是因为无知而起哄,那么便是明知是真却要诽谤以表现本身的学问,这种伪学术的指责,是比学术造假更缺德的举动。一宗考古学的发掘和研究,现在竟然到了必要执法诉讼一辨真伪的地步。可见,“周老虎”的阴影,学术造假的松弛之风,已经殃及考古学界。考古学真的必要打假。但更必要用真相维护考古学的严谨和信誉。
(注:梁勇老师的文章,本文引用时有删节)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孟醒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