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任新普:欧元汇率下跌对我国纺织企业的影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6 13:47:48    浏览次数:125    评论:0

  四、欧元汇率下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 先期所签订单亏损。

  数月前,以欧元、人民币汇率1:9以上所签订单中,未完成出口交货的订单,目前已经几乎全部被套牢,除非出口企业不将外汇换汇以等待欧元升值时再出手换汇。但这样的结果虽然从表面上看外汇无损失,但欧元何时升值?何时升回解套价位实在难以预计。况且,这些被套牢而占用的外汇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占用、增加了资金和贸易的机会成本。从目前我国部分出口企业情况看,这种因汇率急剧波动因素导致的亏损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的已经出现违约现象。今年初,东莞某外贸企业签了一笔50万欧元的服装订单,规定3个月交货,按当时的汇率计算,10万欧元可以兑换97.97万人民币,但到了交货时,还是10万欧元却只能兑换85万左右的人民币,这笔订单仅汇率波动就使企业损失60万人民币。另外去年底我国部分企业因担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而换成欧元结算,结果也被套牢。

  2、 出口企业只能只能接受短单、小单,使出口量下滑、不稳定因素增加。

  因为欧元区诸国经济恢复前景不明朗,又突然爆出希腊债务危机,这样的双重影响使得欧洲采购商们都在尽力控制风险,他们在主观上就存在先签短期订单、小订单的意图以便控制风险。而作为出口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生产企业,因欧元汇率变动过快,尽管有维持生产、以量取胜的愿望,但谁也不能亏本生产,因此,签短单、小单也成为权宜之计。

  3、弱化出口的价格优势,减少企业的盈利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口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人民币如果升值,纺织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将逐步丧失。有专家测算,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等于出口价格提升了10%,而国内纺织企业好一些的利润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财政贴息,中国企业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平均3%的利润率怎么可能调节近15%的升值压力?前段时间,美欧一些采购商加大了对东南亚等国的下单量 就充分说明了这种影响,当然,目前我国纺织品对欧出口还是占据这些国家进口总量的较大比重,但订单转移现象不得不引起重视。

  4、对欧出口贸易、生产企业效益下滑

  今年以来,欧盟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1-4月对欧纺织服装出口占我国纺服出口总额的20%。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年初以来,欧元已经变相贬值达15%左右,对于平均利润率仅为3%~5%的中小纺织企业而言,以欧元结算的订单利润已经基本被抵消。另一方面,由于欧盟经济下滑,今年4月份,欧盟27国失业率为9.7%,虽与上月持平,但远高于去年同期的8.7%,为2000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的最高值。这意味着欧盟的整体消费能力将随之下降,进一步的影响很可能是纺织品服装等消费品需求的萎缩。里昂证券经济研究部主管斐思伟的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欧元下跌1%,中国向欧盟的出口就会减少0.65%,而欧元区GDP下降1%,中国出口额大约下降6%。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院长霍建国曾表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预计在5~6月份以及第三季度反应更明显,中国对欧出口增速有可能下降6%~7%。

  5、 孱弱的对欧纺织品定价权

  目前,我国对欧出口企业中仅有部分规模较大、议价能力相对较强的出口企业还可以采取与购货方议价的方式来分摊汇率风险。但是,这种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汇率波动的方式往往也要面临着订单流失的风险。我国纺服出口企业和纺织生产企业均以中小企业为主,95%以上企业生产的是中低端的贴牌产品,这些出口到欧洲的纺织品定价权基本上掌握在国外生产商、贸易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手中,我们与国外厂、商的议价能力很弱,基本掌控不了定价,只能赚点加工费和可怜的利润,不接单或者只接小单、短单成为我们无奈的选择。

  6、 尴尬的结汇过程

  结汇是指外汇收入所有者将其外汇收入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按照一定的汇率付给等值的人民币的行为。

  远期结售汇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合约,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在到期日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再按合同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汇或售汇业务。银行通常要求客户提交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直接授信。假设现时市场对人民币升值存在较高预期,基于这种预期,如果企业和银行约定远期结汇价格,合约恰在这段时间到期而升值幅度并没有预期的大,对企业来讲,合约价格和即期汇率价格之差就构成损失。同理,如果到期时,升值幅度等于或大于约定价格,则企业也就规避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风险。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目前选择的主要避险品种是远期结售汇,但是目前企业在这方面几乎没有议价权,各银行从自身收益出发给出的价格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对银行来讲,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和掉期业务,是企业将风险向银行转移,而目前银行却缺少与之相对应的风险对冲工具,因此实际上企业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完全由银行来承担。如果满足了企业要求而银行也就将巨大的外汇敞口风险独自承担,如此一来,双向风险产生出来。尽管我国存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但由于各家银行经常存在方向相同的净头寸敞口,市场成交量又较小,所以银行规避自己风险的愿望往往也难以满足。2006年4月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达成的一项合作协议,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可以通过交易中心买卖远在大洋彼岸的CME的汇率和利率衍生产品,但这毕竟是一项新事物,各家银行在技术、交易能力、风控能力、交易经验及政策约束等方面存在不足,实施起来难度较大。

 
关键词: 欧元汇率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F4D7C2A71433471D36FD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