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多数VC或PE都有很强的专注性,他们通常对投资的领域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比如东方富海的投资就集中在:消费品、IT和互联网、健康教育和新材料新能源上。当然,这也是集中了最多视点和最多“准创业板”企业的领域。 陈玮说,“我们现在平均一个月评估70个项目,但真正投的可能只有1个。”成立至今,东方富海已经成功投资了20个项目,其中三诺电子是中国第一家在韩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彩虹精化登陆了中小板,超华科技在去年已经过会。"实际上,我们对项目的判断主要集中在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市场竞争力上。"东方富海的另一位合伙人梅健曾介绍这个项目的投资初衷,彩虹精化原本已经是传统空气清新剂的龙头企业,后来又开发了环保涂料,在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 同样身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达晨创投,也已成功投资了40多家企业,同洲电子和拓维信息已在中小板成功上市。合伙人邵红霞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她最看重的还是企业的成长,那些已经上市的项目,反倒不是令她印象最深的。“达晨应该是最先看好现代农业投资机会的本土创投机构。比如福建圣农,2年间资本规模大约增加了4倍。这家公司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南方的最大供应商,我们在禽流感刚过去的时候就开始投资他们了。” 好公司的标的足够么? 事实上,尽管经历了10年,但自从创业板推出的时间提上议事日程以来,各界的目光还是聚焦在了私募的身上——他们手中至少握有“高新产业”中三分之一的优秀资源。 至于会否出现投资资金过渡向某一领域倾斜的可能,大多数的私募股权投资人都表示他们没有“抢”公司的经历,“会广泛的接触,但不存在紧密的竞争”,这是陈玮的回答。倒是创新投的董事长靳海涛给了这样的回答:内地企业丰富,好项目多,创业板出来后资本市场的层次更加分明,对股权投资人的多元化投资是鼓励。
而陈玮在诺亚财富举办的2009经济发展与PE投资高峰会议上也提及,“从2005年以后,特别是2007年开始,人民币基金的管理规模在逐步上升,我们突然发现中国自己也有很大消费,中国经济还会延续很长时间,我们产业的低成本和种种不完善会带来更多投资机会,比如教育领域、金融领域和其他国家管制领域,都会产生很多投资机会。”他始终认为,机会会多于竞争,因此选择好公司应该更加谨慎而不是因为有了更畅通的退出渠道就放松标准,他们有一个“三不投”的原则:PE(市盈率)超过10倍的不投;对管理层没有影响的不投;走不完程序的不投,规范运作是原则。 记者要求他举一个符合他投资标准的“好公司”的实例,他提到了6个月前参与的一个项目:广州维思。这是一个在线的游戏竞技平台,东方富海进行投资之后,目前平均每月的增长是20%~30%,半年的时间已经从亏损变为盈利300万。“所有网站都依靠用户,我们看好他们的模式,当然,最初的七人创业团队也非常有潜质。我们在和他们接触之前,这个平台有不足1000万注册用户、20万的在线玩家,现在的数字是2200万注册用户、63万在线玩家,是细分行业中再现人数最多的。”陈玮介绍。
现在,东方富海的项目组成员每个月会前往广州跟广州维思开一次董事会,就企业的规范经营、战略的改进甚至是日常的管理进行沟通。“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IPO的,即使最终不需要上市,但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是有规范的架构和管理的”。 陈玮承认投资的最终目标是上市,但上市绝不是唯一的目标,企业的成长性是唯一的标准。
“我觉得IPO和成长性二者很默契的,如果企业可以保持持续的、有质量的成长,那上市是水到渠成的。我们最终关注的是本质,也就是企业的成长,而不是保证企业上市融资”他说,“我经常和我们的人强调,忘掉创业板,专注于成长。”东方富海在自己的企业文化中也强调了了这一点:致力于投资具有成长性和上市潜力的目标公司,并积极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努力帮助企业通过IPO上市等方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为投资人带来满意的资本增值回报。 选对一家公司,你会获得企业成长带来的利润的回报,甚至可能是上市、再融资的资本扩张,但陈玮所强调的本质——企业的成长,才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核心和基础。 创业板究竟有多少好机会 有人会把创业板形容做“十年等一回”,但事实上,2007年会为之激动的创投机构此时都表现得极为平静。不断成熟的投资人开始意识到,机会是给已经准备好的人的。
“没变化,还是按照一贯的标准挑选合作者”——这是典型的深圳创投风格答案。 如果说,创业板会拷贝2005年的中小板而引来巨大的财富效应的话,可能这词的辐射面会更宽、影响范围会更大——有了很畅通的退出机制,VC更加愿意投资;中小企业的融资多了一条渠道;上市后的财富回报将吸引更多的人和资源向创业领域流入……
根据目前的规定,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应当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对于即将亮相创业板的公司,业内人士认为将有三大来源,即排队中小板的拟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和部分新申请创业板的公司。根据 “两高六新”法则: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村、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
看起来创业板的条件还是很苛刻的,但深圳创新投集团的总裁李万寿还是透露,他手中有60多个项目从硬条件来看基本符合创业板条件的,而且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
新能源:整个行业尤其是从事风电类型的项目今年估计还会有大幅提升;
通讯设备主件:如生产手机主件的企业,找准市场定位方向和产业链扩张后,发展得很快,订单也比较饱和;
节能环保:如建筑节能、照明节能、动力节能等,都是中国今后不会改变的发展策略,同时也是国家的产业政策高度支持的行业; 新农业:不是原始落后的农业是现代农业,如“农户+工厂+连锁”的商业模式,加入了现代商业元素,今年发展也会比较好; 医药、保健、美容:吃药打针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在此基础上,保健、美容也是现代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延伸。包括干细胞开发在内的现代生物医药行业,我国已经开始走在世界前列。 现代服务业:如饮食、服装、物流、票务等存在机会;
环保设备: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三废处理,有很大发展空间。 同样,IT、电信、网络、新媒体、数字娱乐、电子商务也正是近些年来创投最为热衷的投资主阵地。
大多数创业投资人都是低调选择目标、低调培育市场在低调退出,最活跃的企业也都钟意稳扎稳打,优秀的PE看中的企业,几乎很少偏差,除了对于经济环境、行业和经营的了解之外,恪守投资原则和苛刻的企业挑选,是维持好声誉的必要条件,个人投资者不妨也以此作为自己选择好公司的参考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