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互联网迎来了1999年之后的又一个春天;那一年出发的创业者留下了怎样的遗产?
2010年5月29日,长城饭店,互联网站长大会。会场里挤进了2000多人,还有数量同样多的人被保安拒之门外,这种创业者云集的盛况在中国已多年未见,当时也在现场的王建硕立即想到了2005年。
王建硕是在2004年底开始频繁组织和参加创业者聚会的。当时,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网志年会,一群写博客的爱好者第一次聚集在一起,他们开始讨论当时在美国已经出现的WEB2.0风潮,从那之后,王建硕每周都会张罗两到三次聚会,多数时候,这种聚会在星巴克里进行,参加者都是些准备创业或者开始创业的人,这其中包括后来创立了51的庞升东,土豆网的王微等人。到2005年5月,王建硕拿到了eBay的投资,在中国创立了分类信息网站客齐集,他在北京和Feedsky联合举办了SNS论坛,这次在知春路一家酒店举办的聚会成为了北京WEB2.0的一次标志性聚会。就在聚会之后,WEB2.0被媒体正式提出。
频繁聚会一直延续到2005年底,有创业者组织的,也有风险投资张罗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认定WEB2.0正是自己找到的下一个互联网金矿,即便这群创业者同时也无限迷茫,因为他们自己也说不清WEB2.0到底是什么,包括已拿到风险投资的创业者,也并不清楚公司的方向究竟在哪里。因此,参加这些切磋交流的聚会成为创业者在2005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直到2006年初,这种大规模、高频率的聚会才渐渐少起来。
2005年互联网创业春天的另一个始作俑者是风投,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两三年惨淡期后,盛大、携程、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上市成功重新激发了投资商的信心,“投资人相信流量可以赚钱了,所以他可以说你没有盈利模式没关系,只要你用户量可以做起来,这个公司就会有前景。”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说,当时关于硅谷和中国航线上风险投资商云集的故事开始在业界流传。在美国的杨浩涌看到身边有人拿到投资回国创业,又从媒体上看到陈天桥、马化腾等人的创业故事,他也回到了北京。
Feedsky的吕欣欣是王建硕眼里2005年的代表人物。吕欣欣选择的创业领域是RSS,简单说,就是一种博客的订阅工具,吕成为“代表人物”,是因为当所有WEB2.0创业者还在迷茫中,吕却用其独有的激情、哲理以及他谈到Feedsky商业模式时的那份坚定让人印象深刻。但多年之后,他的合伙人邢勃承认,自己当时也看不清Feedsky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但是吕欣欣坚持说自己看清了,“他说他看清了,我就不能说他看的不对,咱俩得听一个的,要不然就掐开了。”最后结果是,一直没有盈利的Feedsky低价卖给了一家广告公司。
中国互联网的2005派是一个独特群体。2005年的创业者到如今也没能出现类似马化腾、李彦宏这样的创业神话,不过,博客、社交网站、视频这些WEB2.0应用最终成为中国互联网网民的热门应用。中国互联网网民从2005年的1亿增加到如今的近4亿人,WEB2.0也是重要推动力之一。
这拨人经历过泡沫和高估,遭遇过寻找商业模式的折磨,经受了金融风暴的洗礼,他们的经历也对2010年更年轻的互联网创业者更显珍贵。
站在会场里,王建硕坚信互联网的下一个春天又要来了,这一次的热潮是无线互联网,热情高涨的创业者里既有经历过2005年的老兵,也有刚大学毕业的又一批草根创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