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视点 » 正文

聚焦中国企业“营销矛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0:52:43    浏览次数:209    评论:0
中国经济达到了世界级规模,中国超级企业的比例是无法与之匹配的。

    一方面与中国经济规模相比,超级企业数量太少;另一方面,多数超级企业属于“窝里横”,主要是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极小。不解决这个问题,行业巨头的全球化就无法落在实处。

    方向三:从国家品牌上升到企业品牌崛起。

    中国国家品牌形象已经获得大幅提升。据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研究计算,中国的“国家品牌”2008年度世界排名第七,居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之后,国家品牌价值达1.8807万亿美元。

    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凸显了中国实力。尽管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让中国承担更多国际义务,但事实也是没有中国的参与,任何国际经济政治问题都不再那么容易解决。

    同时,由于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种状况为中国企业加速国际品牌建设提供了可能。

    方向四:从产业品牌聚焦到企业品牌。

    

    中国的产业品牌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22个工业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有15个大类名列前三。而在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一个大类名列第11位外,其他21个大类所占份额都名列第一。

    在产业品牌支撑下,中国的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具备向国际品牌冲击的产业基础。

    方向五:将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场打造成全球最繁荣的市场。

    这是中国营销突破最具挑战性,最激动人心之处。发展经济和参与全球化的终极目的并不仅仅是占领全球市场或者打造若干超级企业,而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而实现这个目标,最终还必须落实到将中国市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市场。

    中国政府将扩大出口调整为扩大内需,更是基于这一战略目标。

    行业龙头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中国营销突破的基本任务是为中国行业龙头企业向国际一流企业冲刺提供依据和思路。现有的行业龙头企业如果不向更高目标迈进,问题就不再是能不能持续增长问题,而可能就是生存问题。

    中国营销的突破,有赖于企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的努力。

    一、如何围绕扩大内需,建立有效供给

    面对扩大内需,中国企业的现实表现是,未能提供有效供给。有效需求不足,表现为两种基本状态:一种是绝对不足,一种是相对不足。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两种情况都存在。由于对未来信心不足,不敢放开消费,使得相对不足;由于收入不足够高、足够稳定,则表现为绝对不足。

    为了提升有效需求,政府对需求潜力最大的农村市场给予政府补贴。尽管政府补贴的范围逐步扩大,但一方面能够覆盖的范围最终是有限的,能够受益的企业最终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能够持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347161A117235306F911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