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的大市场和有限的需求,这对矛盾最终必须由企业解决。
中国的未来在农村和中西部,如何满足这些需求,考验中国企业的能力和智慧。我们认为,哪些企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哪些企业就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哪些企业就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并且能够从中国农村走向世界。
沃尔玛从美国农村后发先至,不仅走向世界,而且稳居世界500强之首,其中的道理值得思考。中国农村的规模和潜力,岂是美国农村可比的?
二、行业龙头如何提升与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
中国的行业龙头企业是在与跨国公司“集体竞争”的模式中崛起的。而现在,行业龙头企业一方面并没有真正从中小企业竞争的泥潭中脱离出来,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与跨国公司的直接对垒。
两线作战的局势是,一方面要与行业内中小企业展开价值竞争,另一方面又必须与跨国公司展开价格竞争。同时,面对农村和中西部市场这块大蛋糕,使得龙头企业的竞争策略更加复杂。如何从战略上统筹兼顾,从战术上游刃有余,让价值竞争和价格竞争并行不悖,既需要能力,又需要智慧。
两线作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把“夹在中间”的劣势变成优势,做到“上下通吃”:如何在高中领域取得价值突破,如何在大众市场取得价格主导。
有专家提出中国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是首先致力于建立“国际大众知名品牌”,这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思维。
三、行业龙头企业如何建立驾驭行业周期的能力
尽管中国的行业龙头企业大都经历了充分的市场竞争,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经过充分的行业周期考验。
在2005年前后,我们就提出警惕“竞争僵局”的忠告。在金融危机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初期,我们也提出中国企业真正的困境并非金融危机,而是“竞争僵局”。
竞争僵局的本质是行业创新乏力,而行业创新乏力的主要原因是龙头企业创新乏力。
行业龙头企业承担着为行业提供市场扩展空间和价值提升空间的双重责任。当龙头企业无力承担这一责任的时候,最大的受害者反而是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不仅转型相对容易,而且生存压力也相对较小,任何小小的创新都能够让它们脱离生存危机。而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拓展空间或者价值提升空间,那么,龙头企业必将步入危机。
驾驭行业周期的能力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替代式创新的能力,通过替代式创新,使行业进入一个新的成长周期;一方面是多元化的能力,通过多元化,为企业创造新的增长空间,从而免受个别行业周期的制约,扩大应对空间。
毫无疑问,中国的行业龙头企业,绝大多数还没有过好这一关。
四、主导国内市场
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