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徐斌:中国房价未来10年将再翻两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31 13:02:00    浏览次数:240    评论:0

  房价上涨是成本推动的必然结果

  房地产成本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土地成本、二是建筑成本、三是劳动力成本。我们先来说说土地成本,目前我国房价构成比例为,地价占40%、建造成本占30%、建筑材料价格占20%、税费占10%,地价在房价中起主导作用。地价作为开发成本最大的部分,地价大幅上涨必然推动房价大幅上涨。那么地价会不会降下来呢!我认为很难,就是政府推行了土地的“年租制”,中国的土地价格仍将会高起。住宅土地供给数量在短期内是固定的,其价格弹性很小甚至为零,由于土地供给数量一定,房地产开发商要想取得土地,必然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而作为土地出让者的地方政府,又想从数量一定的土地中取得更大的收益,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就拉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但是长期来看,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对绿地、公共设施、工业用地等非住宅用地的需求会远高于对住宅房屋的需求,同时并非土地都能用于建设房子,原因是土地的位置具有固定性,地区间土地市场不能互相调节,因此土地市场的区域特性明显,而经济活跃、土地市场规范、土地需求量大、土地的供求矛盾也就越突出,城市化率高的地区土地的成本会越来越贵。

  建筑成本也会越来越高。从2003年底开始,受国际钢材价格的影响,国内钢材价格的上涨幅度较大,最高时达到20%。一般来说,钢材价格占房地产建筑成本 10%~20%。钢材价格的上涨,仅能够影响房地产全部成本的1%左右;尽管当前出现的钢材、水泥等产能的过剩,主要是需求还没能有效的跟上,通过压缩产能过剩行业,让供给和需求同步,在同步的基础上,钢材、水泥的成本终会受基础原材料成本的上升而上涨。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宏观面来看,我国正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中都将面临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人均GDP达到 2000美元以后,多种生产要素价格走势都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从资源性的土地价格、能源、基础原材料等资源到生活必须品的粮食、蔬菜等都在大幅上升。物价的上升必然带来劳动力工资收入水平的上升,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20多年时间里,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劳动力工资涨幅并不大,原因是在过去中国主要采取的是低工资战略,劳动力工资几乎没有什么增长。但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目前劳动力待遇问题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问题,也就是说,收入差距的加大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社会问题,必须将这种差距由不平衡转向平衡发展,因此,我国低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历史性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人均GDP提高了)的必然结果。其次,全球经济一体化,输入型通货膨胀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近年来各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价上涨,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全球初级产品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必然导致国内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并推动企业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同欧美发达国家比,我国的劳动力价格还是非常的低。

  供需不平衡将持续推动中国房价的上涨

  我们来算算账,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按一家三口拥有一套90平米(人均30平米)的房子(小康、富裕水平),中国需要4.3亿套房屋,387亿平米的房屋需求量,当然这些需求量并非都能得到满足,因为,在中国,房地产的需求是不平衡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新婚夫妇、农民工、低收入家庭等对房屋具有刚性需求,但他们却买不起房子。有钱人买了一套、二套、三套,依然想把手里钱来买房,一是因为在中国的投资渠道太窄,老百姓资金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二是房屋具有抗通涨的能力;刚性需求的人不见得有钱,弹性需求的人一定有钱,弹性需求是拉动本轮房价上涨的主体。而中国的城市人口在6.5亿人,且呈快速增长过程,预计未来1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增加到10亿,这10亿人中,我们假设有一半的人住商品房,有20%的人住简陋房屋,30%住公租、廉住房和租赁房。50%的人就是5亿人,按每三人需有一套90平米(人均30平米),就需要1.7亿间住房153亿平米。截止目前,中国现在有多少住房?当前我国的真实住房情况如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截至2008年底,中国城镇实有住房建筑面积总量为124亿平方米左右,当年城镇常住人口6.07亿人(户籍人口加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暂且不说这组数据的真实性,因为,我国的统计数字都是按照投资渠道由基层单位层层报上来的,没有正规呈报单位。

  而这些房屋数字中,第一、小产权房的数量就相当惊人,北京有人估计大概占了20%左右,深圳这样的城市占的比重就更高,有的高达40%﹑50%。2007年建设部副部长鹿心社指出,截至2007年上半年,全国“小产权房”面积已经达到66亿平方米,相当于2007年地产销售高峰时期的十年销售量。到现在又增加了几亿平方米,至少已超过70多亿平方米﹑七八千万套住房。而1997~2008年12年间,全国开发商建设的商品住宅竣工面积总共不过69.5亿平方米;销售面积38.55亿平方米,也就是说,小产权房比开发商建设和销售的商品住宅面积还大得多。第二、违章建筑。现在全国有多少违章建筑,没法统计,起码数以十亿计。违章建筑分两种,一种是大量有权有钱的人利用权势占块地私建的房子,大都是豪宅﹑别墅;另一种是其它有些单位建房分给职工的﹑私人自建房的难以统计的也很多。第三、2.3亿进入城市常住的农民工绝大多数进城已超过半年,很多都已打工十几年20几年了,已经列入了城镇人口统计范围。但并没有属于自已的房子,他们的需求量大约在40亿平方米。第四、2000~2009年我国毕业大学生人数共计3275万人,其中至少有一千多万人是漂在城市中租房打工,买不起房,只能租很小的“蜗居”,当“蚁族”。在买了房的居民中,又有几千万人背负着四万亿元房贷,在当“房奴”。第五、中国目前面临60%以上的房子需要改造。

  由此看来未来10年,中国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大约在216亿平方米,按50%的需求计算,也需要房屋108亿平方米,而中国每年新建城市住宅5-6亿平方米,10年可建60平方米,供给同需求的不平衡在未来将会越来越加剧。因此,供需的不平衡将必然持续推动中国的房价上涨。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3B8DE137101278162BA5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