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刘敏:金融下乡还需放开手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9 19:09:12    浏览次数:347    评论:0

  农村金融改革需要放开手脚

  而在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看来,突破这些瓶颈的有效办法是充分活跃草根金融和民间信贷。

  在茅于轼眼中,草根金融和大银行是非常不一样的,它可以效率很高,用很少的钱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政府只要把好最后一道权威性的监管就可以,“现在政府放开的力度还是不够。”已经81岁高龄的茅于轼干脆地对《投资者报》记者说。而政府不敢放开的原因,茅于轼认为其一是政府不放心,不放心私人资本进入农村的金融,怕出问题;其二是这涉及到整个社会体制走向上的选择,是选择以国有经济为主还是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大的政治命题没有彻底明确的情况下,许多决策势必无法放开手脚。

  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改革的历史,不难想起,中国经济引擎的发端就是农村。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人均家庭收入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快步增长。而促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时广布农村且非常活跃的民间借贷。从这个角度看,80年代的中国农村改革可以说是自下而上、依靠群众智慧的成功典范。

  但在90年代,为了支持城市的工业发展,导致农村金融资源严重匮乏,农村收入也很快从80年代两位数的增幅,急剧下滑到90年代的4%左右。现在也不过一直在6%左右徘徊。

  “农村金融改革接下来该怎么办?我个人认为,现在实际上没有什么好犹豫的,放开就是了。”茅于轼说。

 
关键词: 宅基地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52CE20C1198392BA0064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