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务资本 » 正文

王文兵:全能CFO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0:51:07    浏览次数:3450    评论:0
导读

    从OTCBB借壳反向收购上市到并购行业排名第一的科普威,短短两年多时间,在傅氏国

    从OTCBB借壳反向收购上市到并购行业排名第一的科普威,短短两年多时间,在傅氏国际CFO王文兵的高效运作下,这一本土“隐性冠军”借助资本杠杆迅速打开了全球市场的成长空间。

    “科普威的品牌世界排名第一,国际市场渠道非常广阔,强劲的管理能力以及大量剩余生产能力,我们可以直接转到中国,派上用场;科普威所缺的也恰恰是傅氏能提供的,比如中国的大市场、高增长、低成本。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次典型的教科书案例式的完美并购!”傅氏国际CFO王文兵不无兴奋地向《首席财务官》杂志谈起两个月前傅氏国际对科普威的这次轰动海外的并购。

    一次教科书式的并购

    相比于两年前中海油铩羽尤尼科收购一案中所遭遇的超乎想像的政治干扰和舆论敌意来说,傅氏国际的这起收购却从一开始就处于各方多赢的局面。

    美国时间2007年10月30日,中国最大的双金属线缆制造商——傅氏国际(NASDAQ:FSIN)宣布完成了对美国最大的双金属线缆制造商——科普威双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傅氏国际,这家一年多来在海外媒体曝光率极高的本土民营企业,也终于在国内逐渐浮出水面,并当之无愧地被誉为“隐形冠军”,而王文兵在这起收购中是不折不扣的操盘手。

    “此次收购非常值,科普威是1915年在匹兹堡成立的一个老牌美国企业,也是双金属领域里最好的品牌,它的产能、管理团队、研发力量都很强,就是缺钱。”王文兵感慨道,“这样一个老牌企业在本国融资却很困难,反而是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并购它,这就是大家所认可的发展趋势,以后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交易。”王文兵在采访中反复强调趋势的重要,“很多私募大基金看好一个大趋势,预见到中国行将成为世界的工厂,资源的再分配、再整合都在往中国倾斜。我们也迎合了这样的大趋势,国家也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并购科普威可谓是傅氏国际CEO傅利决心向海外进军的第一个制高点。在傅利看来,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是傅氏国际最重要的业务发展计划,傅利希望能够找到在国际上有名望的品牌公司,扩大生产能力。

    无疑,产业地位卓越但现金流紧张的科普威高度吻合傅氏所需的所有海外扩张要素。而中国的潜在大市场、经济高增长和劳力低成本,也恰恰是科普威最看重的。现任傅氏国际COO的克里斯·费恩利(原科普威CEO)对其被中国公司收购一事表现出了“慷慨”和满意,“科普威想进入中国市场,傅氏公司实力雄厚,对扩大市场很有兴趣。我们并不在意美国公司被中国公司收购,在意的是,在发展业务中有实在的意义。这是我们合并的动机以及合并成功的主要原因。”

    王文兵也直抒此次并购的完美匹配,“科普威提供的恰恰是我所想要的,产能、经验、团队,甚至包括产品也有着高度的互补性。我们的产品大部分是铜包铝,他们是铜包钢。铜包钢在国内的进口价格很贵,并购后我们会将这部分产能向国内倾斜。”除了这些并购后带来的可预期的“潜实惠”外,王文兵略显得意地谈起此次收购过程中的“真实惠”。“科普威在此次并购中的估值为2250万美元,而我们在一年前也探讨过收购,但那时科普威是私营企业,没有过多的公开信息,当时收购至少要一亿美金。现在只花了2250万美金,并且科普威有近3/4机器设备没有用,而折旧已经差不多摊销完了,我们把机器设备打包装船运到中国,相当于白拿,太值了!”

     

 
关键词: 财务管理,CFO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6CD604F117200D5A15C4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