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PI、PPI增速小幅上升
CPI延续上涨态势,同比增速小幅上升。5月份CPI延续一季度以来的稳步回升趋势,同比上涨3.1%,与上月相比,同比增幅扩大0.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拉动CPI上涨2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5%,拉动CPI上涨0.7个百分点。5月份,CPI环比下降0.1%。5月CPI同比增速继续上升是由于食品价格相较去年同期仍处高位和正翘尾因素所致。CPI环比增速下降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前期普涨之后持续大幅回落所致。进入5月后,随着天气转暖,前期异常天气变化对蔬菜生产影响不断降低,而伴随着夏季蔬菜生产、供应旺季的到来,各地蔬菜供应,特别是露地菜大量上市,因此蔬菜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另一方面,近期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打击炒作农产品的政策后,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应声下跌。最后,受季节性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在经历前期短暂回升后继续下行。
PPI继续高位运行,同比增速小幅扩大。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仍处上升通道,同比上涨7.1%,增幅比4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5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增长12.2%。大宗商品价格传导至国内的滞后影响以及去年低基数因素导致5月PPI仍然惯性上扬。5月份翘尾因素推升PPI4.5个百分点。而在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影响下,市场避险需求增加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将主导未来国内PPI增速回落。5月份CRB现货指数下挫逾8%,为18个月以来低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跌幅超过20%。外需的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过热可能性降低,导致企业放缓投资、生产活动,直接体现为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产价格的回落。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钢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工业品出产价格同比增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PPI重要组成部分的钢材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二、物价仍处上升通道,CPI二季末或至全年峰值
当前,物价仍处于上升通道,各种新涨价因素和正翘尾因素导致通胀压力仍较大。短期内,总体物价水平仍将温和上涨。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回升与依旧充裕的货币供应这两大主导物价上涨的基础性因素仍然未变。当前中国经济继续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总体运行良好。5月份,PMI新订单指数虽有回落,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表明当前社会总需求依然旺盛。随着民间投资增长,未来全社会总体需求基础更为稳固。另一方面,去年高额的信贷投放量以及今年的外汇占款增速较快导致目前市场流动性依旧宽松。近期三年期央票由于需求旺盛导致的持续量价齐升表明,银行体系资金充裕的格局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
二是当前农产品价格已经进入上升周期,食品价格在周期性波动中呈现长期上涨趋势。虽然近期蔬菜价格由于季节性波动因素出现大幅回落,但上游生产成本上涨和流通成本的逐年上涨必将推动蔬菜价格长期上涨;当前全球粮价已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这对国内也会起到一定的输入性影响。而国内种粮成本上升、国家上调收购价格、自然灾害频发都将推动国内粮价持续稳定上涨;未来生猪供应减少,“猪周期”再现,加上玉米等养猪饲料价格上涨,可能推动下半年至明年猪价趋于上涨。
三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提速将加剧通胀压力。6月2日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公布了新疆资源税改革方案细则,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的计价方式转变将提高能源资源价格,增加企业经营成本。6月1日天然气价格上调24.9%。未来水、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继续看涨,这将进一步增加总体物价上涨压力。
四是未来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是助推整体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务工收入的过快上涨导致的价格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会倒逼通胀压力在居民消费领域和工业品价格领域同时体现。近年产生的 “民工荒”现象反映了局部劳动力供求失衡问题。工资增长过快,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可能推动生产成本和未来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经测算,工资上涨10%可能推动CPI上升约一个百分点。
五是翘尾因素正效应临近年内高峰将拉动物价上涨。2010年的CPI翘尾因素呈现“倒U”型走势,在6、7月份达到2.1%的年内峰值,而同期基数变化对2010年PPI的影响更大,2010年全年PPI翘尾因素将达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