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增资半数企业将出局
6月21日,世界杯战事如火如荼,《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也在快钱公司的赌球丑闻中火热出炉,“第三方支付”这个一直徘徊在政策边缘的支付渠道,一跃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敏感词。
带着完备的管理细则和对某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讲的生死大限,《办法》来得及时而从容,对于政策的影响,业界有着不同的观点,“行业目前良莠不齐比较混乱,《办法》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业务范围和权利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限制作用”,“水至清则无鱼,作为还不太成熟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其生存发展空间也许会在政策下不断缩小”。不论是“如意棒”还是“紧箍咒”,新政下,支付行业重新洗牌在所难免。
“许可证”大清洗
半数企业将出局
“《办法》中明确提出了对企业支付公司注册资本的限制,这注定了要有一批企业被清洗掉。”易观国际观察员于刚告诉记者。
根据《办法》,申请人拟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拟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支付业务的,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实缴货币资本。
“全国320家支付公司有一半的注册资本达不到3000万或1亿的门槛,这就要求想要在此领域立足的企业必须通过增资来获得‘准生证’。”中国电(600795,股吧)子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电子商务分析师方盈芝告诉记者,按照《支付业务许可证》申请门槛的规定,符合申请全国性支付公司许可证的公司初步统计仅有支付宝、易宝支付、财付通等少数几家公司。
这就意味着,从9月1日以后,半数第三方支付企业要么增资,要么出局。
然而,对于剩下的公司来讲,淘汰一半竞争对手的条件并不苛刻,影响也极为有限。方盈芝强调,虽有一半数量的企业将离开,但对现有市场的主要厂商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可能被监管淘汰的企业主要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小企业,截止到2010年6月,中国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已达到4500亿元,从这个方面来看,《管理办法》对此行业的门槛设置并不算高。
支付宝新闻发言人陈亮认为,央行这一办法的出台,将对整个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并最终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中国电(600795,股吧)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到2010年6月底,中国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的市场份额中,仅由8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占据了市场92.2%的份额,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电子支付,其中支付宝的份额高达4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