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并增长泡影
对于已完成国际化购并的中国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收入的持续增长。轻视收入的升降而更重视成本的增减,是许多并购未能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所在。
对于一项成功的并购来说,不仅仅要实现 1 +1 = 2,更要做到 1 + 1>2才行。
并购后的收入增长有一个衡量标准是:并购前后的收入增长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的偏差。很多中国公司并购后增长率反倒下降,甚至低于行业平均增长水平,致使通过并购打造新增长源泉的期望变成“增长泡影”。
于是,原本有实力的公司增长减速,业绩不佳的公司状况境况更差。
太多并购企业之所以丧失收入增长推动力,是由于他们过多专注于获得成本协同效应,或是没有注重兼并后系统整体收入增长。由此导致企业停止增长,进而大大损害公司市场业绩 , 其影响程度远远超过企业未能控制成本带给公司市场业绩的影响。
为什么要对并购案中的收入增长率更为关注呢?因为正是“收入”,而不是“成本”决定了并购结果。
无论并购的目的是什么,利润增长是所有企业的追求,而事实上收入与利润的关系最为密切,收入波动很快会超过预期中成本节约的影响。
有关国际并购研究表明,假如并购后收入增长减少 1%,必须在成本节约上比预期超额 25%,方可创造价值 ;而超过目标收入增长率 2% ~ 3%,即可弥补成本控制上 50% 的损失。
凡是在并购中追求收入增长率的公司,一般能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使公司更易于达到并购的目的,其中包括削减成本等等。可以说,并购成功与否取决于维持收入增长率的能力,收入增长大大优于削减成本所能带来的效果。
但事实上,中国企业在并购后的整合中更关注于成本的降低,因为中国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有一定经验,但缺乏在发达市场上利用先进营销手段实现收入增长的经验。
这一事实最终导效并购整合策略的根本失误,由于降低欧美公司的成本很难达到,而收入增长一旦下降,迫使企业更加过度削减开支,这就不仅是减肥,而是伤筋动骨。一头陷入成本控制的中国购并公司最终会因为失去平衡,而彻底丧失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练好内功再出发
正是基于以上对国际化并购的判断,方正集团在国际化方面行动非常谨慎。在 2002 年~ 2003 年间,我们曾在国内进行一系列并购,到了 2004 年又完成整合,无论是保留下来的业务还是退出的,效果都不错。因为对中国本土我们非常了解,但国外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我们的了解不够,不能贸然行动。
目前,方正集团在国际化上仍以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照排业务为主,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开始,方正的激光照排业务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应该说做得比较成功。这有两个标志:其一,在海外的中文激光照排市场,方正占市场份额 90% 以上,居绝对主导地位;同时围绕自主核心技术所开发的应用软件,在全球已有近百家代理商。其二,我们现在进入了非中文印刷市场,并且已经在日本取得突破。在日本成立的日本方正公司所研发的日文激光照排系统已应用于 1/3 的日本报刊媒体,日本方正已成为日本市场上中国高科(600730,股吧)技公司代表。
方正的激光照排业务之所以能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但我并不认为方正大举进军发达市场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的准备已经充分。我们深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艰难而漫长,从中文激光照排技术及应用进军海外市场,迄今为止已逾 15 年 ;从非中文激光照排产品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算来也已有 8 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