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有所悟,便问身边的弟子:“人生几何?”
一弟子出口便答:“几十年吧。”
释迦牟尼摇了摇头。
另一弟子思忖片刻,轻声答道:“真正称得上人生的只有几年吧。”
释迦牟尼又摇摇头。
二位弟子疑惑了,便问:“依您之见呢?”
释迦牟尼沉沉答道:“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在国外很多身心工作坊里面,呼吸被作为专门的课题来进行研究、学习与练习。销售中,呼吸的状况,往往代表了销售中双方(销售人员、客户)和双方关系的真实状态。呼吸也是进入到讲故事高阶的必要技巧之一。
首先,让我们从理性的角度来学习呼吸究竟是什么。瑜伽术语中,呼吸的原文是pranayama。Prana意即“空气”。有趣的是,这个字在梵语中也有另外一个意思——“生命的力量”。所以我们每次所呼吸的空气中,除了含有维持生命的氧气之外,它还有另外一股生命的活力。它由心跳压缩以及肺部及横膈膜的相互作用不停推动,在我们体内循环,源源不断供给我们生存、发展的能源。同时,人体内由内脏产生的各种情绪会继续在肢体心灵里流通,试图寻找出路和表达方法。
很多人在紧张沮丧时的呼吸就变得浅而急促。同时,呼吸的方式也反作用于我们的情绪。当你读到这里时,不妨尝试一下浅而急促的呼吸方式,你会发现自己变得焦虑而不舒服。这个例子正是说明了我们的感觉能够以某种方式影响身体。反过来说,身体的结构与运作也可以塑造出某种感觉。
例如:如果一个人会习惯以浅而急促的呼吸方式作为抵挡某种感觉的措施,那么肺叶周围的肌肉紧张,不但进一步减少肺活量,更会激起轻度的焦虑与压力。因为这种情绪层面的反应通常会和我们浅而急促的呼吸方式同时出现。所以,呼吸既可以作为一个人抗拒感觉的防御武器,因为呼吸就是感觉;反过来说,限制呼吸就是限制感觉。
而深而完全的呼吸创造空间,让我们从容地去感受更多的感觉。通过大口呼吸所带来的氧气将让我们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并在内在为我们营造空间让感觉进来、驻留。
销售人员在开始讲故事前,要检查、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进入到最好的工作状态中。想要通过故事调动客户的情绪,销售人员要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力更强,要让自己的感觉先到位。那么,他首先可以对自己做的事,也是最简单的,就是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屏息凝神,通过呼吸长度、深度的调整,振作精神,打破原来的状态,让自己进入到成功销售所需要的状态。这个状态,并须是全力以付地,以面前的客户为第一要素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市面上流行很多的激励课程。这种课程也被大量地采购到销售培训中——尤其是保险、直销等容易被客户拒绝的行业的销售培训中。企业和销售人员个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业绩,争取更好的成果。
可是令人烦恼的是:激励培训效果往往是短时间有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