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
“我不能容忍大言不惭的人。”阚治东曾经这样描述自己选择投资对象的标准。对投资者来说,选择投资对象就像伯乐相马。相马最难的一点在于对人的判断,因为与对行业和企业的判断相比,对人的判断更主观,影响因素更繁杂。
当阚治东还在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时,因收购中国家电巨头科龙而名声大噪的顾雏军曾向阚他荐自己的制冷剂专利,希望得到他的投资。阅人无数的阚治东对顾雏军的夸夸其谈充满怀疑,他没有当即答应,而是派人去顾雏军的公司进行考察。后者带回的照片证实了阚治东的怀疑,破旧的厂房、稀稀拉拉的工人……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顾雏军。
相反,王维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他倾向于投资个性昭彰,甚至有些自负的人。他说,在中国的经营环境下,风电企业的早期经营一般比较艰难。每个企业的头三五年都处于挣扎期,五年以后才能进入小康期。因此,墨守成规的经营者很难跨过前五年的艰难阶段。“因此有创造力、不拘一格的人也是很好的投资人选。尽管这类人可能异于常人,难以驾驭。”但是因为这类人一般比较自我,所以也一定要具备很强的自制能力。比较自负、个性昭彰,所以也必须相应地要冷静。
“我最欣赏的一种人就像发动机中的V8,能力强、排量大,这种人的视野、眼光都很厉害,执行力、人品、感召力都不错,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王维说。
在王维看来,无论投资对象是何种性格,他都一定要具备一点:野心。“我们倾向于投资有野心的经营者。野心是很难培养的。如果管理者自己连做大的想法都没有,安于现状,认为现在做风电零部件,每年有个几十亿的市场规模、占区域10%的份额就满足了,那么企业是很难成长起来的。”
至于哪些企业会进入投资者的视野,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赵军是德同资本的合伙人,十年前就开始负责中国的投资项目。这个从小在东北长大的彪形大汉爽朗果敢,做事干脆利索。他拥有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休斯顿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学位。在选择投资企业方面,他早已练就了一套合手的章法。
他喜欢打高尔夫,选择投资对象,对他来说和打高尔夫如出一理:“其实做投资和打高尔夫比较像,当你彻底摸清了那些套路,就比较容易出效果。比如选企业无外乎看创业团队、市场前景、核心技术或者说行业门槛等要素,但也许不同的投资人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2008年1月,经过亲自考察、谈判,赵军联合普凯、上海华盈和德丰杰,投资中航惠腾风电4000万美元。中航重机董秘葛增柱去年曾透露,中航惠腾正在筹备上市。而早在去年年初,中航惠腾IPO前的环保核查公示期早已完成。
国家环保部公示的中航惠腾《上市环保核查总报告》显示,中航惠腾总股本5亿股。公司拟募集8.13亿元资金投入主业项目,包括年产200万千瓦的风轮叶片建设项目,年产800副风轮叶片的生产线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年产300万千瓦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制造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和3000千瓦及其以上的大功率风轮叶片研发项目。
而今谈起中航惠腾,赵军非常谨慎,但显而易见,他对中航惠腾上市同样充满期待。
在中国的10年间,赵军看到了风电在中国的急速发展。
“风电行业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是成本低。”赵军认为,风电成本已经很接近传统能源的发电成本了。然而,从核心技术来看,风能涉及很多前沿科学,比如空气动力学,多体动力学,新材料学,变流技术、仿真技术等等。在这方面,目前在国内的风电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赵军总结了几个主要问题。这几个问题,牵动着风电投资者的神经,丝毫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投资结果。
风电产业链的不完善是问题之一。赵军认为,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基本上是杂乱无序的,缺乏核心技术。从这个方面来看,风电行业在零部件方面有很多缺口,比如说齿轮箱、轴承、电控系统、叶片甚至发电机。此外风机总机的质量问题存在严重隐患,很多中国的风机装好后成了一个摆设,像雕塑一样,一动也不动。这样实际上不但是成本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风力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的风电行业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很多风电厂家都是靠一些技术转让在做生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家电进入微利润时代,这是未来风电产业的发展趋势。王维啜了一口饮料,娓娓道来:“风电产业从蓝海到红海用的时间非常短。风电和以前的白色家电生产企业发展趋势日益接近:成本会逐渐降低,但价格降低会更快。这导致的结果是,风电企业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性价比和大规模生产才能生存并发展壮大。因此,判断哪个企业具备长大的基因,对投资者来说,紧急而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