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 » 正文

风电产业幕后的资本推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3 16:34:24    浏览次数:68    评论:0

风向

2008年5月,经历了漫长的考察期,弘毅投资最终决定投资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复连众)。第二年,中复连众即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风机叶片制造商,在世界上仅次于丹麦LM公司。

至今,弘毅投资与其他两家投资共投资1亿美元,获得中复连众30%的股权。其中弘毅投资持股最多,大约占16.5%的股权。如果中复连众近几年上市,以保守的20倍市盈率算,弘毅投资获得的回报也将极为可观。

之所以投资中复连众,有专家称,主要是因为弘毅投资看中了中复连众的海上风电业务。而这曾一度被认为是风电领域的下一个爆发点。

2010年的9月10日,中国首轮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在北京开标,这是全球海上风电第一个大规模商业应用项目。这次特许权招标的启动,意味着中国即将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

目前,海上风力叶片的制造者不多,技术相对复杂、利润率较高,这也是其他众多投资机构看好中复连众的原因。很多投资者都认为,陆上风电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近饱和,而海上风电不占用土地、年利用小时长、风速高,机组发电量一般比陆地高出20%,有望逐步取代陆上风电。而且因为海上风机的售后服务和维护相对可控,因此它也将日渐成为投资新宠。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海上风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学会会长倪维斗认为海上风电可以做点示范,但还不到大规模推广的时候。

王维更看好风电零部件及其辅料、辅助行业、服务支持行业。他不否认整机销售也有庞大的市场,如金风、华锐等,但整机需要良好的销售渠道,需要保证后端整机销售,因此整机方面的投资高峰期有可能持续,但不会像前几年那么热。但零部件会随着直驱技术的成熟,如金风7兆瓦的直驱技术已经研发成功,从而获得良好发展。

而德同资本投资总监许谦思路不同,他认为风电的投资机会不限于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而是覆盖整条产业链。风电整机和零部件,包括电机、叶片、塔筒、变频器等发展到一定规模都有上市机会,因此投资机构也会关注整个产业链,而事实是很多投资机构所投项目贯穿风电产业的整条产业链。

不久前,TCL将投资风电场的消息一出,舆论大为震惊,尽管TCL出来辟谣,但投资者的热情一时不减。9月中旬,富士康总裁郭台铭投资风电场的消息让风电同行紧张冒汗之余,下游风电场也因此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目光。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说:“我估计有近三分之一的风电整机企业有发展风电场的打算。”这个数字背后,是整机制造业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现实。

金风科技是这条路上的先行者。四年前的金融危机期间,金风科技开始涉足风电场开发。为实现这一目标,金风科技成立了北京天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天润新能源),由天润新能源建设风电场,完全使用金风科技的产品,等风电场建成后再销售项目股权获得溢价收益。虽然这只是企业自身延伸产业链的举动,但此举点燃了诸多投资者的热情,一批投资机构也把钱袋伸到了下游。

清科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清洁技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内容却显示,随着风电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加快,风电机组将呈现大型化发展趋势。由于单机功率提高将带来单位发电成本降低,市场需求将推动风电机组制造商将产品向增大单机容量、降低单位千瓦重量、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方向发展。这必将引导投资走向大型风电机组领域。

或许,对风电业而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这是结束的时代,也是开始的时代。对于创投机构而言,谁能登榜封神,要看道行,也要看时机。浓雾逐渐散去,风电行业兼并重组大幕已悄然拉开。榜单揭晓在即,投资者创造神话的时间,已所剩不多。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C9D3EE452599540B1134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