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能源 » 正文

风电产业幕后的资本推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3 16:34:24    浏览次数:68    评论:0

好钢

很多创业者认为:投资者一方面是救企业于水火之中的救世主,另一方面也是贪婪的魔鬼。投资天平一边是无底洞般的财富梦想,另一边就是他们永不停息的权衡:钱投向风电产业链的哪个环节,用战略投资方式还是财务投资方式,如何把企业送进股市……

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境内新增风电机组装机1892.8万千瓦,累积装机量则达到4473.3万千瓦,均为世界第一。这与光伏产业截然不同,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因此有专家表示,由于装机量的剧增,未来投资机构将逐渐从投资风电整机、风电零部件,逐步转向投资下游发电项目。

对于为何选择投资风电零部件企业焦作制动器和大冶轴承,王维说:“风电有20年保修期,我们对20年内的后续财务成本带来的不确定性会有一个保守的判断。与投资风电整机相比,投资风电零部件企业的财务成本相对低一些。而且风电整机涉及的相关政策比较多,政策变动带来的波动对产业影响较大,而对风电零部件企业的影响则相对小一些,因此风电零部件企业的抗周期能力也相对好一些。”

也有投资人认为,风电企业做整机必须有几个条件:国有背景、大量的资金、核心技术。而目前我国拥有核心技术的风电整机企业并不多,满足国有背景和大量资金的也是少数,再加上下游风力发电厂的并网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因此,为保险起见,应该先投资零部件企业。

赵军并不这么想,他说,风机零部件领域的利润已经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这个领域的利润开始下降。相反,国家开始逐步规范风电整机领域,经过洗牌后留下的必然是有竞争力的企业。“明阳风电作为获得国家发改委发放的风电特许经营牌照的6家风电公司中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因此,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我们基于对其的估值,进行了投资。”赵军说。

而选择怎样的投资模式,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是他们无法避免的课题。用力过猛,就会扯断企业家敏感的神经,可能导致两败俱伤;而隔靴搔痒,又可能影响投资收益。投资模式的不同,决定了投资机构和所投企业的关系。

“中国的人文环境就是以人为主,人际关系非常微妙。因此只有解决了人和人的关系,才能获得成功。”“投资人和企业家并非是一个博弈关系。创始人对企业往往饱含深厚的感情,你要对其采取行动,这很可能激起他的反感,这时候输的是投资人。”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对此看得很清楚。

“很多企业对投资人进入后扮演什么角色是很在乎的,我们肯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投资该企业,企业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一定有很强的能力,所以我们以财务投资为主,不参与公司管理。”王维说,他们只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援、力所能及的帮助、人才推荐、市场资源、行业政策研究结果分享等,一般不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与这种运筹帷幄不同的是,有些创投机构喜欢参与管理甚至掌握公司,不过这是少数。总体而言,国内的专业机构还没形成参与管理的习惯。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C9D3EE452599540B1134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