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同样是销售某名牌化妆品,销售人员通过销售前期的资料收集,发现客户A的心理购买动机是安全感:因为她的肤质先天性容易过敏,所以对化妆品的无添加性能要求很高。而客户B的真实购买动机则是归属感,希望通过购买高价格的化妆品来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身份找到认同感。
当大前提形成后,销售人员立即进入下一轮思考重点: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将我所销售的商品特质包装成客户所想要利益?销售人员能向客户提供的不外乎三种类型的理由:以理服人、以利诱人或以情动人。三者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是在以理服人(例如产品性能卓越、功能独特等方面)、以利诱人(例如产品价格吸引、促销吸引)方面,销售人员受制于企业、市场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制约较大。唯有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互动是销售人员最能化为己用。正如我们前文所讲的,故事是智慧、是关联、是思维方式。
销售人员以情动人,把握客户情绪的量和度,根据客户购买心理分析设计故事,将让销售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销售人员可以分别为两位不同的女性客户设计不同的故事。
针对侧重于安全感的客户A,销售人员故事的前半部分以销售人员身边的人试用为例进行说明:“我以前服务过一位女士,她的皮肤也非常敏感,轻易不敢试用化妆品。不过,她后来看到我们的商品所标示的:无添加成分,十分感兴趣。鼓足勇气试了一下,还真没问题。所以,你不妨看一下我们的宣传单,里面对商品成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服务过那位客户后,我对敏感皮肤也积累了一些知识。今天遇到你真是太高兴了。我一展身手的时机到了。”
而针对侧重于归属感的客户B,销售人员所设计的故事大纲则有所不同:“我觉得你的外形近似于凤凰卫视的某知名主持人。真的,你看,她也是我们商品的使用者和商品代言。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看看我们的宣传折页上,很多社会知名女性都是我们的忠实客户,而且她们也愿意站出来为我们的商品代言。我觉得你气质十分高贵。选择跟她们一样的商品,才能配得上你。”
步骤二、故事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明确故事的目的
尽管“讲故事、做销售”对最终促成交易有着这种或那种好处,但它毕竟只是众多销售手法中的一种。讲故事不是包治百病、万能的灵丹妙药。就像我们在开篇所讲的一样,故事在销售中的作用更像是添一把火、撒一把盐。它更多的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目的是将客户最后的购买热情调动起来。讲故事并不意味着销售人员在客户对品牌完全没有认知的情况下,仅靠个人的七寸不烂之舌对客户进行说服。
围绕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故事在销售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文中引用的故事都是企业所应用的故事。而销售人员的工作则是在日常的销售终端不断向客户讲述这些故事。
1.故事传递有关于商品的感性信息
方式:通过品牌故事渲染强烈的文化背景,建立目标市场的情感偏好度,最后促成客户基于情感喜好的购买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