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结束的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座谈会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说,目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量跌价滞的态势,一个季度后房地产市场可能会面临全面调整,房价肯定会有所下降。
以前从没有过一个部长,哪怕是中央部委的低级官员敢于这样言之凿凿地预测房价走势。如果部长所言非虚,房价下降的消息,当然足以让房价泡沫论者欢欣鼓舞。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是国土资源部长的预测,也只不过是个预测。这些年,关于房价下降的预测可谓多矣,关于房价调控的决心可谓大矣,但房价照样一路走高。因此,哪怕是部长开了金口,公众仍然只能将信将疑。
到现在为止,所谓“史上最严厉的房产调控”已经搞了两个多月,市场出现的变化,是房地产成交量有所下降,但除了一些中低端商品房以促销为名价格稍有松动外,房价实质性下降尚未出现,只是涨幅环比下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开发商在二三线城市奋勇拿地。
舆论认为,这一切只说明市场处于观望期,房价仍然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
惠州某记者在MSN签名档写道:如果要找一个比等更让人纠结的人生状态,那就应该是:等到了,却不确定是不是真的等到了。
再等几个月,房价真的要降?要相信国土部长的预言,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理由。有了这些理由,徐绍史部长预测才能真正符合人们的期望,他预测中的事件,将打破楼市僵局,既保证行业健康发展,又对保障“居者有其屋”起到很大作用。
调控政策继续从紧
今年以来,高密度、高强度的调控政策接连出台,这在以往是没有过的,但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执行情况。
“新政”对惠州房地产市场最具“杀伤力”的条款,当属收紧外地人房贷这一条。记者了解到,惠州多数银行已经开始执行房贷新政,但对于二套房“认房不认贷”的认定标准如何执行,大部分银行却讳莫如深。
被称为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在各地被兑水稀释,地方细则大多较为温和。这难免让人产生雷声大、雨点小的疑问。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中国行政中的老大难问题。但政府调控地产还是有办法的,比如考虑针对多套房征收高额物业税,逼迫炒家离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对违令者进行切实问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