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揭秘波段怎么做
选择个股做波段,一定是自己比较关注的公司,并且对公司基本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与其等待经济好转投资周期股,不如寻找成长性公司在波动中赢利。”从事私募基金投资的洪涛说。
洪涛告诉记者,以他自己的投资体会,在买卖股票后进行波段操作的业绩要好过长期持有,但这要建立在深入挖掘公司价值的基础之上。
洪涛说,以他做股票经验看,做波段主要采取盯着自己关注的股票来回做的方法。“以目前上市公司的发展看,你很难确定一家公司有5年、10年的高增长,所以我更关注在一两年内业绩有较大提升公司。比如,持有这类高增长的股票3~4个月甚至半年,在这期间,可以根据股价的变化进行波段操作。”
洪涛强调,选择个股做波段,一定是自己比较关注的公司,并且对公司基本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当公司股价还没有反映出公司未来发展,介入就比较安全,等到市场有共识后股价慢慢体现出来后,这个时候我就会抛出,不一定非等到公司有利好公布才出来。由于一直关注着,一旦股价跌多了,我就会再次介入。否则就再寻找其他成长性好的公司。毕竟市场可选的公司还是比较多。”洪涛说。
洪涛做波段,一般不看行业,只从公司角度去挖掘公司内在的投资价值。不过,洪涛坦言不喜欢传统行业的公司,“这类公司业绩虽然比较稳定,估值也低,像钢铁行业一些公司股价甚至跌破净资产,但它们成长性欠缺”。因此他更偏爱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
“不少在最近一两年上市的中小规模公司,目前市值也不高,而成长性很不错,尽管估值不低,但完全可以通过成长性化解高估值。”洪涛不认同市场对于中小盘股估值过高需要向下调整的观点。
对于市场走势,洪涛认为,目前市场调整的空间基本到位,大盘继续下跌的空间并不是很大,但调整的时间尚未完成,市场还处在筑底阶段,指望短期内转强也不现实。
“现在这个时候投资,更需要精选个股,买入具有很好成长性的公司,即使市场再跌也能捂得起。买错股票,下跌的空间就难测了。”洪涛说。
波段操作宜抓大放小
提要:市场永远处于波动之中,如果太关注小的波动,就容易踏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错失大的波动。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使自己迷失于每个波动中,不如将眼光放宽,放弃小波动,去捕捉大的波段。
作为投资者,谁不想踩准市场波动的节拍,高抛低吸?在每年大幅波动的中国市场,成功的波段操作肯定要比长线投资有更高的收益。就像前文提到的万科A,从该股1991年1月29日上市算起,就算只是做了两次关键性的波段操作,获得的收益就较死捂不动的长线投资收益高了近80倍!但是,波段操作又谈何容易,经常性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不慎与波动趋势背道而驰,那就更不幸了。
抓小波动说易行难
要进行波段操作,光靠拍脑袋猜测高低点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很多人青睐技术分析手段。
技术分析通过对市场过去和现在的行为,应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总结出了一些典型的规律,以此对市场的波动趋势作出预测,作为波段操作的行动依据。
最著名的波段操作的经典理论是艾略特发明的波浪理论。波浪理论认为,股价的上涨下跌如同波浪的起伏,一个完整的涨跌周期均包含8浪循环,即上升5浪和下跌3浪。这8浪循环结束后,一个周期结束,将进入另一个周期。但这个周期同时又可能成为另一个更大等级的周期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大循环中还有小循环,小循环中有更小的循环,即大浪中有小浪,小浪中有细浪,细浪中有微浪……如果能将这么多浪数清楚,那么就能预测到底和顶,波段操作自然不是件难事。但问题是,当身处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浪中,就如入迷宫之中,很难将浪数清,也就无法正确把握波动的趋势。
市场中还有很多短线高手,根据各种技术指标,判断买卖时机,快进快出,赚取短线利润。不过,任何技术指标都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基础上,并假定历史会重复,如果出现突然的意外事件,指标就会失真。而且技术指标也很容易被庄家操纵,使人落入陷阱。另外,任何技术指标都有其各自的缺陷和局限性,不能包打天下,而当不同的指标发出不同的信号之时,又将令人无所适从。
所有的技术分析都不完美,所以能够运用技术分析手段成功进行波段操作的定是市场高手,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市场永远处于波动之中,如果太关注小的波动,就容易踏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一叶障目,错失大的波动。所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使自己迷失于每个波动中,不如将眼光放宽,放弃小波动,去捕捉大的波段。
抓大波段需要耐心
如果你抓住了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的升市、避过了2007年10月到2008年11月的跌市、进入了2008年11月到2009年8月的升市,而现在是空仓等待下一个低点,那么你绝对是一个善于捕捉时机的人。
之所以提这几个大的波段,是因为这几波行情启动和发展都有非常明确的政策信号,提供了进行大波段操作的明确指示,不需要去打探小道消息,不需要熟知技术分析诀窍,只需要通过各种公开信息渠道,就可以掌握影响股市的关键性资料,然后就是买进持有,等待转势信号,从容抛出。但是又有多少人能骄傲地说——我做到了?
实际情况是,2008年行情启动前后,很多人在上证综指1600~1800点时大胆买进了,但涨到2000点就抛出了,想等到回调下来后再买入,结果大盘一口气涨到了3000多点,令他们后悔不已。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这些过早下车的投资者太热衷于抓住市场短期可能出现的小幅调整,却错过了更大的涨幅。所以与其事后捶胸顿足,不如改变思路,抓大放小,弃短线取长线。
有人说,短线交易者是艺术家,需要时刻保持对行情的热情;而长线交易者是工程师,需要的是理性与忍耐。相比较而言,长线投资要更多地忍受市场短期波动的折磨,要经受各种市场噪音的考验,要摆脱其他投资机会的诱惑,为的是等待一年或者几年时间里少数几次的买卖时机,但是,只有这种抓大放小、弃短取长的投资策略,才可能在一波行情结束时,盘点丰厚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