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你提出的其实是两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一是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是怎样的,二是人民币将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先从第二个问题说起,人民币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才刚刚起步,但潜力巨大。在中国走出去、人民币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来看人民币汇率机制,未来需要哪些进一步改革?
李若谷: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从十多年以前就开始讨论,2005年7月份中国宣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大概经过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在17%~20%之间(不同的算法,不同的结果)。后来发生了金融危机,人民币又保持相对稳定,近来一段时间,国际上一些势力又继续提出人民币汇率机制(应该改革)了。其实人民币汇率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太大关系。
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没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变化)不起很大作用;但国际上老有一些势力要求人民币升值,要求中国改变汇率。中国的发展状况非常独特,或者说到目前为止是唯一的。观察过去100年或者20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你根本看不到像中国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不光是国土面积大,而且人口是世界第一—— 在短短三十年,实现经济起飞,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人民币应该保持在什么样的汇率水平,应该考虑中国自身的需要。
另外,目前人民币还不是一个完全可兑换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大量真实的需求和供应,因此不存在所谓的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其价格是相对的。
日报:目前人民币的币值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决定。
李若谷:现在的情况是,所谓用供求关系来决定人民币的币值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人民币不是国际化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不存在供求。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民币汇率都是一种交叉汇率,交叉形成的一种货币关系。因此,要求存在逆差就贬值、存在顺差就要求升值完全是不合理的要求。中国对美国存在顺差,就要求人民币升值,那对日本存在逆差人民币是不是应该贬值呢?
日报:你的意思是说人民币汇率的最优机制还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甚至包括参考SDR?
李若谷:目前最佳、最可靠的还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参考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的货币。而人民币最终的出路是走出去,加速国际化,成为国际货币。
2 人民币国际化路线图
日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目前似乎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战略和路线图,例如你提出的先区域化再走向国际化;又如人民币在海外的存量若达到一定规模,回流机制如何建立?目前国内离岸的、在岸的金融市场的建设也未完成,现在的战略考虑够不够?
李若谷:目前确实缺乏一个完整的可行的战略。如何从国内货币变成区域货币,然后再成为国际货币,金融市场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有人说人民币不可兑换之前,不可能实现区域化和国际化。但大家都知道,很多货币的国际化并不以完全兑换为前提,例如美元的资本账户完全放开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也不是因为资本账户可兑换,也不是投资完全自由化,其实和殖民地有关;德国马克也不是完全可兑换后实现国际化的。是它经济实力强,大家需要马克。此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就不能是贬值货币,要保持币值相对稳定。
| 【稿件声明】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如需转载或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官网:http://www.nbd.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