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综合 » 正文

中国模式:百年兴衰的历史选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09 14:01:23    浏览次数:310    评论:0
因此,中国除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外,还需要有比较优势,要有比国外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们主要是利用国内大量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低价的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来开拓国际市场。虽然成绩很大,但是代价也很大。

       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经济总量的扩大,不仅低价劳动力的优势不复存在,2006年以来沿海发达地区产生的“民工荒”即说明了这个问题;而且国内资源和环境也无力继续承载经济总量在原有技术水平上的“翻番”,中国大规模地进口石油和铁矿石即是一例。这就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工业化道路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低技术水平、高消耗型的外延型扩张。这也是2003年以来中共中央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原因。2006年开始实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采用量化的指令性指标来进行“节能减排”,即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在经历着一个重大的转变。

    政府主导发展是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处于高度主导的地位,6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优势来自于政府的主导,一些重大失误也来自于政府主导,怎样看待这种政府主导,实际上不仅关系到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评价,也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目标的确定,关系到中国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不从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

    西方发达国家的早期工业化模式和政府作用。

    在西欧市场化和工业革命过程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作用。西欧的市场化和工业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完全取代封建经济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但是由于这些城邦经济没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不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原始积累和开拓市场,因此这些地方也就失去了最早开始工业化的历史契机。最早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开展工业化的国家是英国,这并不是偶然的。16世纪的“圈地运动”和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为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开辟了道路;而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打败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则为工业化提供了制度和物质保障(资金、市场)。正是在此基础上,英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从英国的实践来看,虽然私营企业似乎是其工业化进程的主要载体和参与者,并且就国内经济运行而言,基本上是市场调节,政府直接干预较少。但是,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却发挥了如下两种重要作用:一是在国内通过立法和强制的手段,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通过武力向海外扩张和掠夺,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大市场。没有上述两种政府的作用,英、法、德、甚至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使在实现工业化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仍然在为抢占殖民地和世界市场而角力,列宁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说成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比较形象地反映了这些国家的政府致力于对外扩张或保护其在世界范围的既得利益。

    市场经济以其较高的经济效率急剧地增加了欧美国家的资本和财富,并使这些国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611538A7152844F6B3F7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